在夏秋兩季,當地居民采秦嶺山中綠色無污染的糜子稍樹葉,晾干后放入盆中,加入沸騰開水,待稍涼后用力揉搓,去葉柄及雜物后,放入一干凈盤中,冷后即成凝膠狀,切塊后加入蒜、醋、油潑辣椒等。神仙粉味苦清肝,清火明目,是純天然綠色食品。據說“吃了神仙粉,神仙也不當”。神仙粉,不是我們平常所吃的那種用玉米面或米做成的粉皮類食物,而是一種形狀和口感類似涼粉,原料卻與糧食無關的山野小吃。每到春夏時節,藍田人總要到秦嶺山中,采摘一種特有的植物“神仙草”,用來制作神仙粉!吧裣刹荨辈⒉皇遣,而是一種生長在大山背陰處的……[詳細] |
灞源豆腐干是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灞源鎮的特產。灞源豆腐干清香可口,營養豐富,含膽固醇、脂肪少,具有抗血脂,軟化血管,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,深受中老年人的歡迎,投入市場后一直暢銷不衰。在藍田縣,說起當地的特色食品,“灞源豆腐干”算是公認的一個了。而在灞源鎮地區,豆腐干老作坊最集中、最著名的要數距鎮上2公里的上村。全村167戶人家,從事豆腐干生產的家庭作坊近40戶。在農村地區,自泡黃豆,自做豆制品,算不得有什么制作秘訣,但在藍田縣,唯有“灞源豆腐干”大暢全域。大小飯店凡是有豆制品菜系出售,都離不開購進“……[詳細] |
屬于陜西傳統風味美食,1982年3月在渭南地區飲食業風味食品展銷中榮獲優質食品稱號。該餅顏色黃亮,皮酥內軟,蔥香味美。藍田蔥花大餅講究發——揉——餳的調制,制作蔥花大餅時,和面是關鍵。面要和的柔軟、不粘手、不沾盆,方法是和面時水要逐漸的加入,最好用手蘸清水扎面,使面團達到軟而光滑的程度。然后在面板上鋪些面粉,取一半面團放上面,搟成圓片,均勻的撒上適量精鹽,用搟面杖搟一下,涂抹一層花生油,撒上蔥花,稍微撒些干面粉,把面片卷成長卷,分切成三段再團成圓團,另一半面團也如此操作。然后將餅鐺燒熱,表面擦些……[詳細] |
藍田高饌蒸饃:為麥面制品,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所創,廣泛流傳于藍田白鹿塬上。饃香四溢,筋道耐嚼,老少皆喜食之。高饌蒸饃,明清時期陜西關中地區民間主食之一,為麥面制品,相傳為漢高祖劉邦所創,廣泛流傳于藍田白鹿原上。高饌蒸饃饃質有層次,聞著發香,吃著發甜,筋道耐嚼,老少皆喜食之。這種蒸饃制作起來要下功夫,不能摻假,不能懶惰。它要經過制酵(用小酵、麩皮、小米飯、成粬加水發酵)、兌料(干面粉、酵面、堿面、水)、和面團、大杠壓、小杠壓(壓至面團均勻、光滑為止),搓條、揪劑、揉饃、排放、出汗(傷)、上籠、火候等……[詳細] |
樓祝手工空心掛面以藍田樓祝村命名。樓祝村位于玉山鎮北約2公里,村中十有八戶以生產手工空心掛面為業。所產掛面選用上等面粉,加鹽水拌勻揉搓,直至軟韌俱備時,用手工拉細,細如發絲,內為空心。該面筋道柔韌,口感圓滑,放入鍋中久煮不爛,一直是藍田人饋贈親友的禮品之一。樓祝掛面加工方法復雜,工藝流程大體如下:1、磨面。將優質小麥經簸、篩、淘、晾后,磨成精細的面粉(需用極細密的鑼面工具)每百斤小麥出粉率65%。2、和面。將面粉用鹽水和成團塊,用手反復揉壓,直至能拉到圓條狀(每百斤面粉加鹽5—7斤)。3、揉條![詳細] |
藍田水晶餅:陜西名點,藍田縣食品生產,同西安德懋恭齊名,在群眾中享有盛譽。成品小巧別致,面色全黃四周雪白,皮酥餡足,潤香適口,油多而不膩,糖重而滲甜,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和橘餅清香。曾榮獲國家優質產品、免檢產品等多項榮譽稱號。水晶餅是關中特產,陜西名點,以藍田制作的為佳。水晶餅,油多而不膩,味濃而不馥,糖多卻滲甜,清淡而美味,香味滿口。據說宋代名相寇準,為官清廉,辦事公正,廣受百姓愛戴。有一年,他回家探親,正好趕上他的五十歲壽辰,鄉親們紛紛前來祝賀,為了答謝鄉親們的盛情,他就擺了“十三花”壽宴招待……[詳細] |
藍田泡油糕:泡油糕色澤白中帶黃,脂凝晶亮,猶如輕紗蟬翼,其味芬芳醇香,見風則消,入口即化,啟齒則散,松酥綿潤,風味悠長。清時陜西名廚侯治榮為慈禧太后祝壽時制作的泡油糕,令慈禧太后食后贊嘆不絕,從此流傳藍田民間。泡油糕不能顧名思義。如果你把它想做晉北那種泡在菜里或湯里吃的油糕,就大錯特錯了。但如果你問藍田人,他們會一本正經地告訴你,油糕還是要炸著吃,只不過我們的很特別,因為它表面上有數不清的泡泡。泡油糕好看好吃卻不好做。和面首先就不一般,在滾燙的開水中加入豬油,使油和水融為一體,然后將面粉倒進去,……[詳細] |
藍田醋粉:用上等面加醋鱉制成。成品味酸可口,有去火明目消暑功效,為夏季一美食。醋粉做法和涼皮相似,但原材料大不相同,味道非常好,而且營養價值高于涼皮。醋粉用上等面加醋渣制成,成品味酸可口,有去火明目消暑功效,為夏季美食。醋渣,就是釀醋后剩下的一些發酵后的糧食的殘渣。這些糧食一般是小麥、大麥、高粱等等。殘渣經過處理后,就可以做成這種非常好吃的食品。醋粉的做法是:1、將醋渣加入涼水浸泡1小時以上;2、浸泡后攪拌并加入面粉,繼續攪拌均勻,調成稠稠的液態;3、燒鍋開水,水開后,將原料舀如一個平底盤,或者……[詳細] |
藍田苦蕎小麥饸饹:藍田苦蕎麥饸饹條細,色澤黃亮,棉軟筋韌,清香利口。因糖分含量少,粗纖維多,利于消化,對糧尿病有明顯的療效,此品為陜西著名小吃。蕎麥是黃土高原比較常見的一種農作物,是五谷中中的第二谷。蕎麥屬粗雜糧,怎么做的好吃、如何吃好那也是一門學問,藍田人卻把這門學問認準了,那就是做蕎面饸饹。而且做出了特色、做出了風味。饸饹,也叫河漏、河撈,是北方常見的一種面食,不需要切、不需要搟、不需要削,用機器壓制而成的。藍田的蕎面饸饹制作方法獨特,是將蕎面加水和成面團,放進木制的饸饹床子軋制而成。饸饹床……[詳細] |
將優質土豆冼凈,蒸熟后云皮,放入石臼之中用木杵錘打,直至粘稠狀,取一塊入碗中,加入湯汁、酸菜等即可食用,目前已成為農家樂接待四方賓客的主打品種。夏秋時節,藍田人有自己的專屬美食——糍粑。藍田糍粑不同于南方地區的糍粑,它是用洋芋做的。洋芋又稱土豆,從夏天第一撥洋芋成熟,藍田人便開始忙著做糍粑。洋芋糍粑的制作比較講究,原料選用粗皮、個圓的洋芋,洗凈放入鍋內蒸熟,再剝去外皮,然后晾溫至20℃~30℃,將晾溫后的熟洋芋放入石窩內,用錐形石杵砸,現在一般用木制的槽和“T”字形木錘來代替石窩和石杵。把洋芋砸……[詳細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