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各族民俗文化與特產--鄂倫春族篇

      鄂倫春北五味子
        “鄂倫春北五味子”為木蘭科落葉木質藤本,高達8m—15m之間,根系發達,花單性,多為雌雄同株,北五味子成熟果實小,呈不規則的球形或扁圓形,表面紅色、紫紅色或暗紅色,皺縮,顯柔潤,果肉柔軟,果肉味酸。果中有種子1—2粒,表面棕黃色,有光澤,種子破碎后,有香氣,味辛、微苦。鄂倫春北五味子含有豐富的多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,每100g中鉀含量>1370mg、鈣含量>1.10mg、五味子醇甲含量>400mg、蛋白質含量>5500mg。鄂倫春自治旗位于呼倫貝爾市東北部,大興安嶺東南麓,嫩江西岸,東經121°5……[詳細]
      鄂倫春族斜仁柱
        斜仁柱是鄂倫春族游獵生活的居所(又稱撮羅子)。斜仁柱建筑的整體外觀呈圓錐形體,是用直徑約10厘米,長約4到5米左右的細木桿(多為樺木、柳木或是落葉松細桿)20到30根,最多有用40根搭建的。擇地建斜仁柱時,首先用三根細木桿(最好是木桿頂部有杈的木桿)交叉相互咬合成呈三角形的基礎骨架,后依次將細木桿搭在三角形基礎立架的頂端外圍,然后將頂部用濕柳木條捆扎好,這叫做“烏魯包騰”。斜仁柱的外圍,是特制的樺樹皮圍卷,鄂倫春人叫“鐵克沙”。這種樺樹皮圍子,柔軟不易折斷,而又有彈性,透風性能好,又可以將樺樹皮……[詳細]
      鄂倫春馬
        【主產區與分布】 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及黑龍江塔河、呼瑪、愛輝縣和遜克縣鄂倫春族地區。黑龍江省的加格達奇地區、訥河縣、嫩江縣和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,布特哈旗。鄂倫春馬是在黑龍江北岸地方馬和索倫馬的基礎上,滲入大量蒙古馬血液而形成的。鄂倫春族原來不養馬而使用馴鹿(亦稱四不象)!逗邶埥饧o》指出,四不象亦鹿類,鄂倫春人役之如牛馬,有事哨之則來,0以鹽則去。后因疫病,馴鹿大量死亡,才改用馬匹。據《摩凝鄂倫春》記載,鄂倫春族養馬始于十七世紀中期,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。黑龍江南岸大部分地區當……[詳細]
      国产高清制服一区,国产高清无码日韩一区,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,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少妇自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