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溪河鰻,俗稱本江鰻,質量和價格高于他地所產,素為省內外人士稱道。
河鰻,學名鰻鱺,簡稱鰻,亦稱白鱔。體長,呈圓筒形,長達60余厘米,背側灰褐色,胸肚呈白色,慈溪本地鰻背呈黑色。
慈溪市池沼河湖均有河鰻繁殖,養殖點分布在三北鎮窖湖旁邊。周巷鎮徐其明的鰻業公司在廣東中山、順德、惠州等地有露天養殖場七個,占地3000畝,年產河鰻1500噸以上,大部運回慈溪加工外銷。
目前,慈溪市河鰻養殖業正在全市迅速發展,已成為特色水產。
河鰻營養十分豐富,既當做佳肴,亦當做親友間饋贈的滋補品。食法一般都是清燉加姜片蘸醬油即可,少數也有剔骨紅燒或與冰糖等同蒸淡食的。其藥用價值甚高,古書《稽神記》載,宋代時瘵。ǚ谓Y核)流行,死者無數,有一病者被置棺中,棄于江以絕害。流至鎮江金山,漁人引啟開視,乃一女子,猶活。取置漁舍,每以鰻鱺食之,不日竟愈,后為漁0 。此外,河鰻還具有治療性功能減退和陽痿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