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博雅特產網 > 會同縣特產 > 會同魔芋

      會同魔芋質量技術要求

      會同魔芋 | [移動版]
        一、品種

      花魔芋。

      二、立地條件

      海拔200m至800m,土壤為黑沙土、黃泥土、紅黃土和石渣土類型。耕層厚度≥20cm,有機質含量≥1.8%,ph值5.5至7.0。

      三、栽培管理

      1. 種芋選用:種芋重量≥5g。

      2. 種植要求:

      (1)科學選地:魔芋種植地宜選擇海拔800米以下,背風半陰半陽,土層深厚肥沃,疏松無積水的砂壤土或小黃土,坡度在30°以內的緩坡地,ph值要求在5.5至7.0。不宜連種,盡量不用種過馬鈴薯、紅薯、油菜、蔬菜的地塊,可與小麥、玉米、黃豆等輪作。

      (2)整地施肥:土地在冬耕前,要施足底肥,底肥以農家肥或有機堆肥為主,根據地塊肥力可施餅肥(含磷鉀的復混肥)。重量在150克以下的種芋每667㎡(畝)施底肥2000至2500公斤,重量在150克以上種芋每667㎡(畝)施底肥3500至4500公斤,做到種芋和肥料隔離。禁施用雞糞、碳銨。

      (3)土壤消毒:結合冬、春季整地進行。一般每667㎡(畝)用生石灰50至100公斤均勻撒施,施用一周后再進行播種。也可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%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50至300克,拌細土30公斤,均勻撒施,也可溝施或窩施。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可用地中寶、辛硫磷顆粒劑等藥劑撒施滅蟲。

      (4)種芋選擇:種芋消毒處理,應選個體較小、芽體完整粗壯、芽尖呈粉紅色、有光澤,并略高出凹窩邊緣或與邊平的塊莖作種芋。種芋呈橢圓形,橫徑大于縱徑,上端大于下端,上端凹陷,口平。表皮光滑,無皺裂、疤痕、傷爛和霉變現象。種芋以重10至350克為宜,繁殖種芋時大小均可。種芋選好后,應曬種2至3天。對挖傷或霉爛的種芋,應切去傷部或腐爛部分,傷口用干草木灰涂抹,然后曬種3至4天,促進傷口愈合。種芋宜自繁自種或就近購買,不宜從外地大量引種。

      種芋消毒:為減少種芋帶菌,可將選好曬好的種芋在1%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5分鐘,也可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浸種2至6小時,曬干后播種。但要注意:有傷處理過的種芋和春季已萌動的種芋絕不能進行浸泡消毒。也可在種芋曬種后,用72%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或53.8%可殺得800倍液均勻噴霧種芋2次,曬干備種。

      (5)適期播種:會同魔芋的生長起始溫度為12℃,一般在3月中下旬,注意春播不可過早,禁止秋冬播種,以防止低溫爛種。但在種芋萌動前要播種完。

      (6)合理密植、科學間套:因種芋大小差異較大,種植密度差異也較大。我縣采取杉木林套種、油茶林套種、板栗和核桃等經濟林木套種和大田套種模式。

      播種前應將種芋按個體大小分級,然后確定密度,一般行距為種芋直徑的6倍左右,株距則為種芋直徑的4—5倍為宜。

      杉木林、油茶林、板栗和核桃等經濟林木套種采用150厘米帶型,2行木林間套2至3行魔芋的模式。對150克以上的種芋,會同魔芋與木林播種行數比為3:1,2行會同魔芋行距25厘米,株距26至40厘米,播種密度2200至3300株/667㎡(畝);對于150克以下的較小種芋,會同魔芋與杉木林播種行數比為4:1,行距15厘米,種3行,株距26至40厘米,播種密度3300至5000株/667㎡(畝)。

      大田套種時采用200厘米帶型,3至4行魔芋間套1行經濟作物的模式。對于150克以上較大的種芋,會同魔芋與經濟作物播種行數比為3:1,3行魔芋行距60厘米,預留80厘米播1行經濟作物,株距26至40厘米,會同魔芋每667㎡(畝)播種2480至3850株;對150克以下較小的種芋,會同魔芋與經濟作物播種行數比為4:1,行距45厘米,預留65厘米播1行經濟作物,株距25至35厘米,會同魔芋每667㎡(畝)播種4200至6000株。

      經濟作物應選擇抗倒伏性強、葉子平展、春播生育期在120天以內的早熟品種,經濟作物應種植在空帶的中間,最好采用育苗移栽,并且給經濟作物施足肥料。

      (7)規范種植,合理覆蓋:土層疏松、坡地較窄的林下地采用開溝布廂方式栽培;緩坡地、平地則采用深溝高畦壟式栽培,一般壟溝深度20厘米左右。播種時覆土深度一般為5厘米以上,種芋與肥料相互隔離,將球莖稍側傾斜放置,且頂部一般應向一個方向,平地向南方,坡地則向坡頂方向傾斜,球莖與地面傾斜角為45°左右。在播種后,應及時在壟上蓋農作物秸稈(稻、麥草、玉米稈等)或山林中的枯枝落葉5至10厘米厚,可起到防草荒、防病、保溫保濕、防高溫、防止土壤板結的作用。

      (8)加強日常管理:魔芋出苗后,雨季要注意清溝排水。當田間雜草長出而魔芋、經濟作物未出苗時,可人工拔除,不能用鋤頭除草,免傷魔芋而感病。

      在收獲套種的經濟作物時,應割掉作物秸稈或將作物秸稈中下部葉片清除,讓魔芋充分接受陽光,利于球莖膨大,同時也減少蔭蔽,降低田間濕度,減輕病害發生。

      (9)適時采收:會同魔芋自然倒苗后一周即可采收,一般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挖收。但采收的最遲時期應是平均氣溫不低5℃以前,應選擇晴天采挖。

      商品芋存放時嚴禁拋丟和傾倒,嚴禁運輸中過度振動和擠壓,嚴禁挖傷、病霉變。禁止混裝、混放。嚴禁種芋和商品芋混裝。

      3. 環境、安全要求:農藥、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。

      四、魔芋干制品加工

      1. 工藝流程:鮮魔芋→凹坑清理→清洗→切片 (厚度5至10mm)→干燥(或研磨)→包裝。

      2. 工藝要求:

      烘干溫度:溫度60℃至80℃,時間為3h至8h。

      五、質量特色

      1. 感官特色:

      (1)鮮魔芋:球莖呈扁圓球狀,外表光亮,葉柄脫落處光滑。

      (2)魔芋干制品:色白、表皮手感細膩、質地致密。

      2. 理化指標:

      (1)鮮魔芋:水份≤90.0%,葡甘聚糖(以濕基計)≥5.5%。

      (2)魔芋干制品:水份≤12.0%,葡甘聚糖(以干基計)≥40%。

      3. 安全要求: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。


      上一篇:雪峰山魚腥草質量技術要求
      下一篇:德山大曲質量技術要求
      會同魔芋詳情
      国产高清制服一区,国产高清无码日韩一区,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,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少妇自慰